精神病院,電擊療法 & 一個愛情故事

psych_ward

The Moth 說故事翻譯,四之一

精神疾病和身理病痛,兩者差別之一,是它所帶的包袱。像是憂鬱症 — 假設一個人情緒低迷而無法自拔,不管有沒有到病態的程度,是不是都難免會受旁人鄙視,被迫承受更大的壓力?當一個人被憂鬱侵襲,似乎自己走不出來,這有多少能怪他「不振作」?有多少成分,甚至是否有任何成分,是他的「錯」?

我常會想到這些問題,但現在有點扯遠了。就像前一篇 What Teachers Make ,這是去年為了參加英語說故事比賽的同學,特別翻譯以做為參考資料的示範影片。

那時挑這些影片給同學們看,是因為我有個深切的期望。

The Moth 是一個專門為說故事而設的非營利組織。任何一個的參與者,都可能有一天從觀眾席起身走上講臺,分享他的生命故事。

我是在我訂閱的一個 YouTube 頻道,THNKR 上面,看到這些 Moth 說故事的剪輯。但 THNKR 貼出的不是全場演出,而是節錄故事重點片段,並採訪說故事者,兩方交織在一起。一方面有點可惜的是我們聽到的故事就沒有那麼完整,但同時能聽到講員述說他講故事的心理歷程,和他準備及上臺的經過,很有意思。

我一共翻譯了四個在 THNKR 頻道上的 The Moth 影片。這四個故事都非常獨特,而且講員的說故事經驗、方式都不同。他們在影片中各自提到在準備故事、上臺說故事的不同面相,感覺會是很有意思的參考。

但我對這些說故事影片著迷、希望給同學們看的原因,是這些人是真真實實地在說故事。

他們說故事,是用自己的語言,說自己的故事。

他們說故事,不是為了練英文、或拿名次,而是要傳達一個訊息。

他們在說故事時,是真心在分享自己的一部分,並把觀眾們當成朋友,拉進自己的世界探索。

我也秘密地希望會刺激到同學,出奇招在比賽上講自己的故事。不過就算沒有也沒關係,因為我們至少還是會稍微回到說故事的本質:分享!站在臺上表演,和臺下的聽眾分享一個趣味,帶大家進到另一個時空。雖然這只是場國中的英語說故事比賽,我們是否可以定睛在快樂地分享及表演的藝術,稍微忘卻互相比較、校內外成就、甚至升學什麼有的沒的變質物?

現在想起,我仍覺得慶幸和感謝,因為平中原本就比較沒有那種變相的競爭風氣。我有機會用這些影片來暗暗推銷這些理想,感覺同學們也願意配合,各自把精神放在說故事說得更好更有趣,沒有太被一些多餘的掛慮干擾。

總之,這是第一個 Moth 故事,講者 Mark Lukach 說起他摯愛的妻子患上重度憂鬱症後,他(們)所經歷的艱辛。Mark 很明顯是個年輕講臺新手,不像另外幾個影片裡的老鳥。題材也是有些沉重。但我們能看到一個說故事者真情流露,勇敢敞開自己,光如此我就覺得做翻譯的時間沒有白費了。

註:Amara 的字幕系統無法在全螢幕下播放,很可惜。想放大只能藉助瀏覽器本
身的放大功能囉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